【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
1. 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掌握其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2. 通过朗读、分析与讨论,体会作者在散文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 分析《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诗的语言特色和情感内涵。
- 引导学生理解散文诗中“我”与“母亲”的关系,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难点:
- 领会散文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深层含义。
- 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片段作为引子,引导学生回忆与父母之间的美好时光。接着,提问:“如果用一种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引出散文诗这一文体,并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篇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2.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与情感。
3. 提问:这两篇散文诗分别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三、深入分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
- 《金色花》中,“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这是为什么?这体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 《荷叶·母亲》中,“荷叶”象征着什么?作者通过荷叶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 教师引导总结:
- 《金色花》通过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互动,展现了童真与母爱的和谐统一。
- 《荷叶·母亲》则借荷叶守护荷花的意象,抒发了对母亲无私关爱的感激之情。
四、语言赏析(15分钟)
1. 教师选取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进行讲解,如:
- “我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2. 学生仿写句子,尝试用比喻或拟人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展示其他散文诗作品,如泰戈尔的《飞鸟集》选段,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短小散文诗,表达对家人、朋友或大自然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特点,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也学会了如何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观察生活,多感受情感,用文字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美好瞬间。
作业布置:
1. 写一篇以“我的妈妈”为题的散文诗,不少于100字。
2. 朗读并背诵《金色花》或《荷叶·母亲》中的一篇,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诗的意境与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与写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