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历史真实记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位极具争议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不仅是唐朝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称帝的女性。关于她的记载,主要来源于正史《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这些史料虽为后人所撰,但基本反映了她一生的真实轨迹。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原名武媚娘,山西文水人。她的父亲武士彟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家境殷实。武则天自幼聪慧过人,才貌双全,14岁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然而,她在太宗时期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因美貌与智慧引起关注。太宗去世后,她被送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后因与太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产生感情,被召回宫中,封为昭仪。
在高宗朝,武则天逐渐掌握实权。她协助高宗处理政务,甚至在高宗病重时代为决断国家大事。高宗去世后,她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最终于690年废黜唐中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在位期间,武则天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重视科举制度,扩大取士范围,提拔寒门子弟;她任用贤能,如狄仁杰、姚崇等人,推动政治清明;同时,她也注重发展农业和经济,使国家一度繁荣。不过,她的统治也伴随着残酷的政治斗争,尤其是对李唐宗室的清洗,导致许多贵族被贬或处死。
尽管武则天在位期间有诸多作为,但她的统治始终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质疑。后世史官多对她持批判态度,认为她“僭越”、“淫乱”、“专权”。然而,也有部分学者从客观角度出发,肯定她对唐朝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的贡献。
武则天晚年因权力更迭而退位,705年被政变推翻,恢复李唐王朝。同年,她病逝于洛阳,享年82岁。她死后,唐中宗复位,追谥她为“则天大圣皇后”,并将其葬于乾陵,与高宗合葬。
总的来说,武则天的历史形象复杂多面,既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突破性意义,也有其统治手段的争议性。她的一生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尽管史书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