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春雨》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及答案-(360...)】《春雨》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描写春日细雨的诗词,语言清丽婉约,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本文将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理解训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原诗
> 春雨
> 周邦彦
小楼连苑横空,暮色渐沉。
细雨如丝,点点沾衣。
风过处,花落满地,香冷残枝。
谁把瑶琴轻奏,声声入梦来。
旧时庭院,依旧徘徊。
几回肠断,独倚斜晖。
二、注释
- 小楼连苑:指高楼相连的园林建筑,形容环境幽静。
- 横空:高耸于天空之上,形容楼阁之高。
- 暮色渐沉:傍晚的天色逐渐变暗。
- 细雨如丝:形容春雨细密如线。
- 点点沾衣:雨水落在衣服上,一点一点地湿润。
- 风过处:风吹过的地方。
- 花落满地:花瓣随风飘落,铺满地面。
- 香冷残枝:香气已冷,残存的枝条显得凄凉。
- 瑶琴: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象征高雅的情趣。
- 声声入梦:音乐声仿佛进入梦境,令人沉醉。
- 旧时庭院:曾经的庭院,暗示往昔时光。
- 依旧徘徊:依然在旧地徘徊,表达思念之情。
- 几回肠断:多次心碎,形容内心的痛苦。
- 独倚斜晖:独自依靠着夕阳的余光,表现孤独与感伤。
三、翻译
在一座高耸的楼阁中,连绵的园林映入眼帘,傍晚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细密的春雨像丝线一样落下,一点点打湿了衣襟。风吹过的地方,花瓣纷纷飘落,满地都是,香气早已冷却,残存的枝条也显得格外凄凉。是谁轻轻弹奏着瑶琴,那声音一声声传入梦中。昔日的庭院依旧在那里,我仍在这儿徘徊。多少次心都碎了,只身一人靠着夕阳的余晖,默默无言。
四、赏析
周邦彦的这首《春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全词通过“小楼”、“细雨”、“花落”、“香冷”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春雨迷蒙、景物萧瑟的画面,传达出作者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内心深处的孤寂。
词中“谁把瑶琴轻奏,声声入梦来”一句,更是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惆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周邦彦词作中常见的婉约风格和含蓄情感。
五、阅读训练与答案
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描绘的场景。
答: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细雨绵绵、花落满地、庭院幽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2. “谁把瑶琴轻奏,声声入梦来”一句有何作用?
答: 这一句通过想象中的音乐声,将现实与梦境融合,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法触及的无奈。
3. 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基调。
答: 全词情感基调为忧郁、哀婉,通过对春雨、落花、旧地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对孤独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4. 你认为“旧时庭院,依旧徘徊”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与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回到过去的失落与惆怅。
结语:
周邦彦的《春雨》不仅是一首写景之作,更是一首抒情佳篇。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