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由来】每年的12月4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日子——“全国法制宣传日”。这个日子虽然不像春节、国庆节那样热闹,但它承载着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这一天是法制宣传日,却并不清楚它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12.4”这一日期的选择并非偶然。它源于中国现行宪法的颁布时间。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方式,为中国的法治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也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全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自此,这一天便成为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法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契机。
在这一天,各地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法律咨询、讲座、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旨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随着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全国法制宣传日的意义也在不断拓展。它不仅是对宪法精神的弘扬,更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有力推动。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法律不仅是约束行为的工具,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保障。
可以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设立,是国家法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的重要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节日的作用,仍然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