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一、活动目标:
1. 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时针、分针,初步了解整点时间的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说出“几点钟”的表达方式,并能在实物钟表上指出相应的时间。
3.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活动准备:
1. 实物钟表一个、图片若干(如:早晨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觉等场景图)。
2. 课件或挂图展示不同时间点的钟面。
3. 小型玩具钟表若干(每人一个)。
4. 教学卡片:数字1-12、时针、分针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大钟表,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钟表”、“时间”等关键词。接着出示几张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这些时间代表的是什么。
2. 新授内容(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个钟面,讲解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
- 钟面上有12个数字,从1到12。
- 时针比较短,分针比较长。
- 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某个数字时,就是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整点时间。例如: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点整。
3. 操作练习(15分钟)
每位幼儿拿到一个小型玩具钟表,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时间点(如:3点、6点、9点等),请幼儿在自己的钟表上拨出对应的时间。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拨出的时间。
4. 游戏巩固(10分钟)
开展“找时间”游戏:教师说一个时间,如“早上8点”,幼儿在自己的钟表上找到并拨出相应的时间。也可以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拨得又快又准。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几点钟”的说法,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看看家里的钟表,说说自己一天中哪些时间做了什么事情。
四、活动延伸:
1. 在区域角投放钟表模型,供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索。
2. 鼓励幼儿记录每天的作息时间,如“早上7点起床”、“下午3点写作业”等,增强时间意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教具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了对时间的基本概念。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能够较好地理解整点时间的表示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引入半点、分钟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时间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