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善良和坚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
- 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背后的情感。
-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手法,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小珊迪的相关背景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贫困儿童的照片或播放一段关于街头卖报孩子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像他们一样的孩子吗?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引出课题《小珊迪》,并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乞讨”、“诚实”、“怜悯”等。
3. 提问引导:
- 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 他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课文,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 小珊迪为什么向“我”借钱?
- 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承诺的?
- “我”为什么没有把钱还给他?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珊迪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这些描写如何体现他的性格特征。
- 如:“他恳求地说:‘请您买一支吧!’”
- “他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3.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 行为 | 体现的性格 |
|------|------------|
| 向“我”借钱 | 诚实、勇敢 |
| 承诺会还钱 | 守信、有责任心 |
| 病中仍惦记还钱 | 善良、坚定 |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
-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
- 我们能做些什么?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谈谈对“善良”与“责任”的理解。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
- 小珊迪虽然贫穷,但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与诚信。
- 我们要学习他身上美好的品质,做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小珊迪》,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 阅读课外书籍《小王子》或《城南旧事》,比较其中的人物形象。
五、板书设计
```
小珊迪
/ \
诚实善良
勇敢坚强
守信责任感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文本细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小珊迪的内心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与情感体验,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