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课件】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夜晚常常是思绪万千、情感深沉的时刻。唐代诗人杜甫,在一次旅途之中,面对夜色,写下了一首寄托情怀、表达心志的诗作——《旅夜书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更流露出他对人生、家国的深刻思考。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三、诗歌背景
《旅夜书怀》写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此时的他已年近花甲,生活困顿,身体多病,但仍心系国家命运,忧国忧民。诗中通过描写旅途中的夜景,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与抱负的坚持。
四、诗歌原文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五、逐句赏析
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孤寂的夜晚:岸边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只孤舟在江面上缓缓前行。
- “危樯”意为高耸的桅杆,暗示船只的渺小与旅途的艰难。
- 这两句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2.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星空低垂,平野辽阔;月亮倒映在江水中,江水奔腾不息。
- 这两句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豁达。
3.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诗人感叹自己名声并非因文章而显赫,官职也因年老体弱而被迫退隐。
- 表现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嘲。
4.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最后一句以“沙鸥”自比,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孤独无依的处境。
- 沙鸥在广阔天地间自由飞翔,却也显得渺小无助,象征着诗人虽有抱负,却难有所作为的悲凉心境。
六、主题思想
《旅夜书怀》通过描写旅途中的夜景,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索,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验。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也展现了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
七、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2. 对比鲜明:如“星垂平野阔”与“月涌大江流”,形成空间上的宏大与动态的对比。
3.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4.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动人,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与人格魅力。
八、拓展延伸
- 可结合杜甫其他作品如《登高》《春望》等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其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与艺术风格。
- 鼓励学生从诗中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能力。
九、课堂小结
《旅夜书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深沉的人生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诗的语言之美,更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十、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2.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理解。
3. 尝试将这首诗改写成现代散文,并分享你的感受。
---
结束语:
愿我们在诗意的旅程中,读懂古人的心声,感受文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