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会计概述】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基础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会计概述”作为会计基础知识的入门部分,是理解整个会计体系的基础。本文将围绕“会计概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会计的定义与作用
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核算、监督和报告的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管理者、投资者、政府及相关利益方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会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录经济活动: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系统地记录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2. 核算财务状况:通过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经营成果。
3. 监督经济活动: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
4. 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财务数据支持,辅助经营决策。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
1. 会计主体假设:即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明确会计工作为哪个单位服务。
2.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3. 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期间,如月度、季度、年度等。
4. 货币计量假设: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经济业务进行量化反映。
这些假设构成了会计工作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依据。
三、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通常指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过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要素可以分为六大类:
1. 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 负债: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部分,代表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4.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5.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6.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这六大要素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内容,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
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的目标是向有关各方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有用,会计信息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
1. 真实性:会计信息应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2. 相关性:会计信息应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
3. 可比性: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可比性。
4. 一致性:会计政策和方法应保持前后一致。
5. 清晰性:会计信息应简明易懂。
6. 重要性: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单独披露。
7. 谨慎性: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合理估计和披露可能的风险。
8. 实质重于形式:应关注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
这些质量要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原则。
结语
“会计概述”作为会计基础的第一章,是理解后续章节知识的关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掌握会计的定义、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本文能为2017年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大家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