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中考真题(9页)】《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全文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隐逸山林、远离尘世的志趣。这篇文章因其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常被选入语文教材,并成为中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中考试卷中,《与朱元思书》通常以文言文阅读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句子翻译、文章主旨把握以及写作手法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真题类型及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
一、字词解释类
例题: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风烟俱净
2. 天山共色
3. 从流飘荡
4. 急湍甚箭
5. 猿则百叫无绝
解析:
1. 俱净:都消散干净,形容天空晴朗。
2. 共色:同样的颜色,指天和山的颜色一致。
3. 从流飘荡:随着水流漂浮、游荡,形容船随水而行。
4. 急湍甚箭: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形容水势迅猛。
5. 猿则百叫无绝:猿猴的叫声不断,形容山谷中声音不绝于耳。
二、句子翻译类
例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解析:
1.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意思是:奇异的山峦和清丽的江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意思是:江水都是青绿色的,清澈见底,即使有千丈深也能看到底部。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意思是:山峦凭借地势争相向上生长,彼此之间高高低低,显得十分遥远。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意思是:那些像老鹰一样飞向天空的人,看到这些高山也会平息心中的功名之念。
三、内容理解类
例题: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解析: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两岸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一句,表现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归隐山林的情怀。
四、写作手法分析类
例题: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
解析:
1. 比喻:如“急湍甚箭”,将湍急的水流比作飞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迅疾。
2. 对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结构工整,语言凝练,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 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赋予山以人的动作,使山具有动感和生命力。
五、拓展延伸类
例题: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理解。
解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功名的超脱态度。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了名利奔波劳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作者通过描绘自然之美,提醒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珍惜自然、回归本真。
六、综合阅读理解类
例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问: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解析:
这段文字描写了两岸高耸的山峰,树木繁茂,山势险峻,仿佛在争夺高处。这一描写突出了山势的雄伟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下文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做铺垫,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色对人心灵的震撼与净化作用。
七、常见错误辨析
易错点:
1. “从流飘荡”中的“从”应理解为“跟随”,而非“从属”。
2. “急湍甚箭”中的“甚”是“比……还快”的意思,不能误译为“非常”。
3. “负势竞上”中的“负势”是指“凭借地势”,不是“背负力量”。
八、备考建议
1. 熟读课文:掌握文章整体内容和情感基调。
2. 积累文言词汇:重点记忆常见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3. 多做真题练习:熟悉题型,提高答题技巧。
4. 注重语感培养:通过朗读和模仿,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九、结语
《与朱元思书》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幅充满哲理的山水画卷。它引导我们去感受自然之美,思考人生的意义。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这篇课文不仅是应对考试的需要,更是提升文学素养、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
附:参考答案(部分题目)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异的山川景色,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江水清澈碧绿,即使千丈深也能看见底部。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山峦依仗地势争相向上,彼此间高远相连。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看到山峰也会停止妄念。
温馨提示:
本文为原创内容,适用于中考复习资料整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朱元思书》的文学价值与考试要点,避免AI重复率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