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音乐卢沟谣优质教案(10页)】一、教学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音乐
- 年级:五年级
-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 教学歌曲《卢沟谣》
-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
-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卢沟谣》,了解其历史背景,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歌曲《卢沟谣》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内涵。
3. 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注意节奏与情感的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容。
2. 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表演,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与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尊重与热爱。
2.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歌曲《卢沟谣》的旋律与歌词,理解其历史背景。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卢沟谣》音频、视频、相关图片)
- 歌谱、教学PPT
- 小组活动任务卡
- 学生准备:
- 课本、笔、笔记本
- 提前预习歌曲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40分钟)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形式:情境导入 + 提问互动
1. 教师播放《卢沟谣》音频,引导学生安静聆听。
2.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讲的是什么故事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补充介绍“卢沟桥事变”及抗日战争的背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15分钟)
活动形式:听赏+讲解+学唱
1. 再次播放《卢沟谣》完整版,学生边听边跟唱。
2. 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含义,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3.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模仿跟唱,注意节奏与情感表达。
4. 分段练习,教师指导发音、气息与情感处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提升演唱技巧。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
活动形式:分组练习+展示
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段歌词进行练习。
2. 各组在规定时间内排练,并准备课堂展示。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表现力。
第四环节:课堂展示与评价(5分钟)
活动形式:小组展示+师生互评
1. 每组轮流上台演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 教师点评各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 学生互相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课堂参与度。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5分钟)
活动形式:总结+延伸思考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你从《卢沟谣》中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更多关于抗战历史的资料,写一篇小短文或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深化情感体验,拓展学习空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卢沟谣》,既掌握了歌曲的基本内容,又增强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情感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生动性与实效性。
七、板书设计(简要)
```
《卢沟谣》
—— 一首歌,一段历史
旋律:优美深情
歌词:讲述抗战故事
情感:热爱祖国,铭记历史
```
八、作业布置
1. 复习《卢沟谣》的歌词与旋律,熟练演唱。
2. 观看纪录片《卢沟桥事变》片段,写下自己的感悟(字数不限)。
3. 与家人分享这首歌,谈谈你的感受。
九、教学资源推荐
- 《卢沟谣》完整版音频/视频
- 抗日战争历史纪录片
- 相关历史书籍或图文资料
十、教学评价标准(简略)
| 项目 | 评价标准 |
|------|----------|
| 歌曲掌握 | 能准确演唱,节奏稳定 |
| 情感表达 | 能传达歌曲中的情感 |
| 参与度 |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 小组合作 | 能与同伴有效配合 |
结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曲,更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