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小品,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广受赞誉。这篇文章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常被纳入中考语文试卷中作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围绕《记承天寺夜游》整理相关习题与中考真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并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文章内容回顾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如下: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一个月夜与友人张怀民一同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二、常见习题类型及解析
1. 文言实词解释
例题: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 念无与为乐者
② 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
① “念”意为“考虑、想到”;
② “相与”意为“一起、共同”。
2. 句子翻译
例题:
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
庭院地面像一片清澈的水,水中的藻类和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 内容理解与赏析
例题:
作者为何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
这句话表面上是自嘲自己与友人是“闲人”,实则流露出一种豁达与超脱。作者虽被贬,却能从自然中找到慰藉,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三、中考真题精选
【2021年·山东济南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节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A. 欣然起行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 高兴地;B. 只是
(2)庭院地面像一片清澈的水,水中的藻类和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他虽身处逆境却仍能保持豁达心境的乐观精神。
【2020年·江苏南京卷】
题目: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1)文中“月色入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怀民亦未寝”一句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拟人。“月色入户”赋予月光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灵动与美好。
(2)说明张怀民与作者一样,也是一个有情趣、不眠的人,为后文两人的共赏月色做铺垫。
四、备考建议
1. 积累文言词汇:重点掌握“念”“相与”“盖”等常见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注重句式翻译:多练习文言文直译与意译,掌握常见的句式结构。
3.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
4. 强化真题训练:通过历年中考真题进行模拟练习,熟悉考试题型与答题技巧。
五、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篇目。通过对该文的深入学习与练习,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对待,打好基础,从容应对中考。
---
如需更多习题或详细解析,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