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免费)】《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的对话,揭示了“眼界决定认知”的道理。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低年级学生理解与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寓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欲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寓言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树立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青蛙和小鸟对话的内容,感悟寓意。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坐井观天”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头饰(青蛙、小鸟)、板书设计。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井”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井吗?井里有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出课题《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生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如“井沿”、“抬头”、“朋友”等。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
3. 提问引导:
- 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 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
-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10分钟)
1.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坐井观天”的现象,如只看局部、不全面思考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避免“坐井观天”?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文寓意:要开阔眼界,多观察、多思考。
2. 布置作业:
- 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 写一段话,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坐井观天”的经历,并谈谈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展开,如对寓意的深入探讨不够。
2. 学生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较为拘谨,需要更多鼓励与引导。
3. 课堂互动形式单一:今后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如小组讨论、绘画表达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寓言教学不仅是语言训练的过程,更是思想启迪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努力打造一个轻松、高效、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堂。
温馨提示: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适用于二年级语文教学参考,如需使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