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ldquo及课程思政及rdquo及教学大纲)】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作为一门面向高校学生开设的基础性经济类课程,《经济学基础》不仅承担着传授基本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的任务,更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
本教学大纲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制度逻辑与价值导向,提升其综合素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分析框架,掌握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政策解读与社会观察力。
3. 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4. 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人生观。
二、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
1. 经济学导论
- 思政元素: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供求理论与市场机制
- 思政元素: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规则观念。
3. 宏观经济指标与政策
- 思政元素: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双循环”战略、“高质量发展”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局。
4.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 思政元素:讨论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弘扬共同富裕理念,增强学生对社会正义的关注。
5. 国际经济与全球化
- 思政元素:分析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强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式与评价机制
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的多元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社会实践。同时,引入过程性评价机制,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项目等,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思想动态。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保障
为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学校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专题讲座、优秀案例库、政策解读资料等,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教学能力。
结语: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尝试。通过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更能引导他们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