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调笑令》原文及赏析】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长河中,唐代诗人韦应物以其清新淡雅、含蓄隽永的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虽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声名显赫,却在文人墨客中享有极高的评价。其中,《调笑令》便是他较为著名的一首词作,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堪称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原文
> 调笑令
> 韦应物
>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 跑沙跑雪,忽见白草寒鸦。
> 风断,风断,塞上将军肠断。
二、词牌简介
“调笑令”是唐代流行的曲子词之一,原为乐府旧题,后被文人用于创作新词。其句式短小精悍,节奏明快,常用于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或人物情感。韦应物的这首《调笑令》,正是借古题抒写边塞之思,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对将士情怀的体恤。
三、内容赏析
这首词以“胡马”起笔,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边塞氛围。“胡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使用的战马,象征着边疆的动荡与征战。紧接着,“远放燕支山下”,点明了马匹被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边地的荒凉与孤寂。
“跑沙跑雪,忽见白草寒鸦。”这两句描写了马儿在风雪中奔跑的情景,突然间看见白草覆盖、寒鸦飞过的景象,画面感极强,令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寒冷而寂静的边塞之地。这里的“白草”与“寒鸦”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战士们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最后一句“风断,风断,塞上将军肠断。”是全词的高潮部分。连用两个“风断”,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写实,也隐喻着战争带来的断裂与痛苦。而“塞上将军肠断”则直指将士内心的悲怆与无奈,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将领的责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意象鲜明
全词仅27字,但通过“胡马”、“燕支山”、“白草”、“寒鸦”等意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边塞图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2. 情感深沉,含蓄动人
韦应物并未直接表达对战争的批判,而是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与将士的忧愁,间接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反思。
3. 结构紧凑,节奏分明
全词四句三段,前两句铺陈背景,中间两句描绘景象,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层次清晰,节奏自然流畅。
五、结语
韦应物的《调笑令》虽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它不仅是对边塞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将士命运的关切与同情。在唐代众多边塞诗中,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若你对边塞文学感兴趣,不妨细细品味这首《调笑令》,或许能从中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依然动人的苍凉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