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 体会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语言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 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感知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绿”字在诗中的妙处。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诗歌朗读音频、相关图片)
- 课文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作者简介、诗作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乡?有没有特别想念的地方?”
接着展示一张长江边的风景图,引出“瓜洲”,并介绍王安石的写作背景,如他因政治改革被贬,途中停泊瓜洲,写下此诗。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节奏与情感基调。
- 分组讨论,初步理解诗意,教师进行点拨。
3. 品读赏析(20分钟)
- 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身处江边、遥望故乡的情境。
提问:“‘一水间’‘只隔数重山’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虽近在咫尺,却难归故里,为下文情感铺垫。
- 第二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重点讲解“绿”字的用法,引导学生思考其表现力。
拓展“绿”字的其他使用例子,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等,帮助学生体会其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展示王安石的其他作品片段,如《元日》《登飞来峰》,让学生感受其风格变化。
- 鼓励学生模仿“绿”字的用法,创作一句诗,如“秋风又染枫林红”。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分享对“家”的情感。
- 教师总结: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到古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家乡》,要求结合诗歌情感,表达个人对家乡的感受。
3. 查阅王安石的生平,了解他的政治抱负与文学成就。
六、板书设计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思乡之情的动人表达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妙用——动态之美
借景抒情——情感升华
家乡之恋——永恒主题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与感悟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但在“绿”字的赏析上,部分学生理解仍较浅显,今后可借助更多例句进行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