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简介】竺可桢,中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思想与教育理念至今仍影响深远。
竺可桢出生于1890年,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美国,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地理学与气象学,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他致力于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在气象观测、气候变迁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1927年,竺可桢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气象台之一——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他主持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气象观测网络,为中国的气象预报和灾害防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对季风、气候变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
除了科研工作,竺可桢还非常重视教育。1936年至1949年,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战期间带领学校西迁,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提倡“求是”精神,强调学术自由与独立思考,为浙大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竺可桢一生著述颇丰,发表了大量关于地理、气象、气候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他的《物候学》一书,是中国最早系统研究物候现象的著作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竺可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他始终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学术理想,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今天,当我们回顾竺可桢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精神与贡献早已超越了科学本身,成为激励后人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