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一、活动名称:《小动物的家》
二、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次活动以“小动物的家”为主题,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与热爱。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如兔子、小鸟、松鼠等。
2.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家,并尝试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出来。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1. 教具:动物图片(兔子、小鸟、松鼠、青蛙等)、森林背景图、小房子模型、彩色纸、蜡笔、胶水等。
2. 环境布置:教室中布置成“森林”的场景,营造自然氛围。
3. 音乐:轻柔的自然音效,如鸟鸣、风声等。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音乐,出示动物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住在哪儿吗?”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新授环节(10分钟)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小兔子、小鸟、松鼠等动物如何找到自己的家,介绍它们的栖息地。教师边讲边展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3.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找家”游戏,将动物卡片和对应的家的图片打乱,让幼儿分组进行配对。完成后,每组派代表说出动物的名字和它们的家在哪里。
4. 创作环节(15分钟)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制作“小动物的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
幼儿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它的家在哪里。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六、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设置“小动物之家”角,投放更多动物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和创作。同时,结合户外活动,带领幼儿观察校园中的小动物,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关于小动物的知识。但在时间安排上需要更合理,部分环节稍显仓促。今后可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八、结语:
通过本次“小动物的家”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继续以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