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middot及小雅及middot及伐木)】《伐木》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美好愿望的向往。诗中通过“伐木”这一日常劳作场景,引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了古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
诗的第一章写道:“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嗟我兄弟,胡然离群?”这里以伐木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叫起兴,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接着诗人感叹自己与兄弟分离,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这种由景入情的写法,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第二章继续展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其友。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诗人借鸟儿寻找同伴的行为,反衬出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孤独与渴望。他提出疑问:既然鸟儿尚且懂得寻求朋友,那么人又怎能忽视友情呢?这一问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第三章则转向对友情的赞美:“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诗人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歌颂,更是对理想社会的呼唤。
最后一章,“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诗人描绘了人们一起劳作、饮酒、聚会的欢乐场面,表达了对家庭和朋友团聚的期盼。即使有人未能前来,他也表示不会因此而疏远彼此,体现出一种宽容与包容的心态。
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诗经》“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是对友情的礼赞,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伐木》依然能引发人们对亲情、友情以及人际关系的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