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叙事手法,把握“梨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及句式,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文章中所体现的人间真情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的道德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梨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掌握文章的叙述结构。
-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梨花”表达的情感内涵及其深层寓意。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标注疑难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云南边陲风光的视频或展示几张梨花盛开的照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们见过梨花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出课题《驿路梨花》。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驿路”、“瑶族”、“照料”等)。
3. 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梳理文章结构:
- 开头:“我”和老余在山中迷路,发现小屋。
- 中间:小屋的来历逐渐揭示,原来是哈尼小姑娘照顾的。
- 结尾:点明“梨花”的象征意义,呼应主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
- 表面是自然景色,实则象征纯洁、美好、无私奉献的精神。
- “驿路梨花”既是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 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反复提到“梨花”?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梨花”一样的人或事?
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文中的人物一样,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身边的“梨花”》,描述一个帮助过你的人。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驿路梨花
|
|—— 小屋的发现
|—— 小屋的来历(哈尼小姑娘)
|—— “梨花”的象征意义
|—— 人间真情、助人为乐
```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根据实际课堂情况填写)
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讨论中感悟,力求实现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