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能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公仪休廉洁自律、不贪图财物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公仪休拒绝收礼的原因及其性格特点。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清正廉洁”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别人送礼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境,引出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
简要介绍公仪休是古代一位清官,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如何拒绝别人送来的礼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公仪休为什么拒绝收礼?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公仪休的语言和行为。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公仪休心理活动的句子,如“我如果收了这些礼物,就违背了为官的原则。”
3. 讨论:公仪休为什么要这样说?他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四)角色扮演,体验人物(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公仪休、送礼人、旁观者等角色。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仪休的性格特点:清廉、正直、有原则。
2. 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廉洁”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好干部》,谈谈你对“廉洁”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公仪休拒收礼物
人物:公仪休(清廉、正直)
事件:拒绝他人送礼
原因:遵守为官原则
启示:做人要有底线,不贪图私利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提升课堂互动效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为《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的常见句式与结构,确保内容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