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1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1,跪求好心人,拉我出这个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8 15:40:57

《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1】《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小品,全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月夜独游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他面对人生逆境时的豁达与超然。本文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语文学习中常考的经典篇目。

一、理解性默写题型解析

理解性默写不同于简单的填空式默写,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原文内容,还要能够根据题干提示准确写出相应的句子。这类题目通常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情感表达、修辞手法以及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

二、常见理解性默写题型示例

1. 作者在文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表现作者被贬后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文中体现作者与友人共赏月色的句子是: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 描写月夜景色的比喻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表达作者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答题技巧与备考建议

1. 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有助于快速定位相关语句。

2. 注意关键词句:如“庭下如积水空明”“相与步于中庭”等,都是高频考点。

3. 结合课文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文正是他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心态的体现。

4. 多做练习题:通过反复训练,增强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敏感度。

四、拓展思考

《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篇抒情之作。作者借月夜之景,抒发了自己在困境中的豁达情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足常乐”的思想。这种精神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理解性默写是检验学生对古文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学习与练习,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勤于思考,真正读懂这篇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