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信客这一职业所体现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信客的敬重与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分析信客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 难点:
理解“信客”这一职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意义,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与人文关怀。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如旧时邮差、信使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余秋雨及其作品风格,初步感知文章主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你们知道‘信客’是什么意思吗?在现代社会,我们依靠手机、网络传递信息,而在过去,人们是如何传递消息的?”引导学生思考“信客”的角色与作用。接着播放一段关于旧时信客生活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语。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信物”“乡音”“失信”等。
3. 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
第三环节:深入研读(20分钟)
1.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信客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析其性格特征。例如:“他总是穿着一身旧衣裳,脸上布满风霜。”“他从不计较报酬,只求信到人安。”通过这些细节,体会信客的朴实、诚实、忠诚。
2. 情感体验:
讨论信客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如被误解、遭遇欺骗等,体会他的坚韧与无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责任”与“诚信”的重要性。
3. 语言品味:
选取文中的典型语句进行赏析,如“他是个好信客”,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与情感倾向。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类似“信客”的职业?他们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如何评价他们的工作?
2. 写作练习:
以“我心中的信客”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信客的理解与敬意。
第五环节: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客精神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讲诚信的人。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我心中的信客”写作练习。
2. 阅读余秋雨的其他散文,比较其写作风格与本文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
```
一、人物形象:朴实、诚实、忠诚、无私
二、情感主旨:敬重、怀念、责任、诚信
三、写作手法:细节描写、对比、象征
四、现实意义: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增强了学生对信客这一职业的认识与情感共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理解不够,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补充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