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竹枝词二首》鉴赏试题及答案】《竹枝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两首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歌风格的诗歌。这两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巴蜀地区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民间生活的深切关注。在语文教学中,《竹枝词二首》常被选为古诗词鉴赏的重要篇目,用于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
一、诗歌原文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其二
瞿塘嘈嘈十二峰,高随云去入虚空。
惟有巫山不是云,朝朝暮暮在巫峰。
二、鉴赏要点
1. 语言风格
《竹枝词二首》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民歌的韵味。诗人运用了“杨柳”“江水”“日出”“雨”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意境。同时,诗中多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道是无晴还有晴”,既形象又含蓄,展现了民间语言的独特魅力。
2. 艺术手法
- 双关与象征:第一首中的“晴”字,既是天气的“晴”,也暗指感情的“情”,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
- 对比与映衬:第二首通过“瞿塘嘈嘈”与“巫山不是云”的对比,突出巫山的与众不同,赋予其神秘而恒久的美感。
3. 情感表达
两首诗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情。第一首借景抒情,表现了女子听到爱人歌声时的微妙心理;第二首则通过对巫山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三、鉴赏试题及参考答案
1. 请简要分析《竹枝词二首》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竹枝词二首》语言简洁明快,贴近生活,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意象和日常语言,使诗歌充满生活气息和画面感,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第一首诗中“道是无晴还有晴”一句有何深意?
参考答案:
此句表面写天气变化,实则借“晴”字双关,暗示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疑惑。“无晴”表示没有希望,“还有晴”则表现出一丝希望,情感细腻而含蓄。
3. 第二首诗中“惟有巫山不是云”一句有何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巫山不是云”象征着巫山的独立与永恒,不同于其他山峦随云而动。这句诗既是对巫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隐喻了某种坚定、不变的情感或理想。
4. 结合全诗,说说刘禹锡创作《竹枝词二首》的意图。
参考答案:
刘禹锡通过《竹枝词二首》描绘了巴蜀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四、总结
《竹枝词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诗中不可忽视的佳作。无论是从语言、结构还是情感表达来看,它都体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对于学习者而言,深入理解这首诗不仅有助于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也能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