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骛远的骛是什么意思】“好高骛远”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过于高远、不切实际,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然而,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只关注它的表层含义,却忽略了其中某些字词的具体意义,尤其是“骛”这个字。
那么,“好高骛远”的“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骛”的本义
“骛”字在古代汉语中原本是“马奔跑”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骛,疾驰也。”也就是说,它最初表示的是马快速奔跑的状态。后来,这个字逐渐引申为“追求、追逐”的意思,尤其是在表达某种目标或理想时,常被用来强调对远方或高远目标的渴望。
二、“好高骛远”的出处与演变
“好高骛远”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原文是:“好高骛远,志大才疏。”意思是说,一个人喜欢追求高远的目标,但能力却不足以支撑这些理想,最终容易陷入空想和失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高骛远”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人。这里的“好高”指的是追求高远的目标,“骛远”则是指追逐遥远的理想,二者结合,形成了一种“脱离实际、不务正业”的意味。
三、“好高骛远”的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好高骛远”仍然广泛使用,多用于批评那些不注重基础、急于求成的行为。例如:
- 有些人总是想着一夜成名,却不肯踏实努力,这就是典型的“好高骛远”。
- 学习上不能一味追求难度,否则很容易变成“好高骛远”。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在适当的情况下,“好高骛远”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尤其是当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时。不过,这种说法更多是在鼓励人树立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好高骛远”。
四、如何正确理解“好高骛远”
要真正理解“好高骛远”,关键在于把握“好高”与“骛远”之间的平衡。如果只是盲目追求高远的目标而忽视现实条件,那就容易落入空谈;但如果完全放弃理想,只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也可能失去前进的动力。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既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也要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只有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好高骛远”的误区。
五、结语
“好高骛远”的“骛”字,原本是“奔跑、追逐”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对远方目标的渴望。虽然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不切实际的行为,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保持务实的态度,真正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