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为保障幼儿在园期间的身心健康,营造安全、整洁、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根据国家相关卫生防疫规定,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幼儿园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所有公共区域,包括教室、活动室、走廊、卫生间、厨房、多功能厅、门卫室等场所。所有教职工及进入园区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二、通风管理要求
1.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每天上午入园前、下午离园后各进行一次全面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建议全天保持适当通风,避免长时间密闭环境。
2. 通风时应注意温度变化,防止幼儿受凉。
- 夏季高温时段可选择早晚时段通风,冬季则应采取保暖措施,确保通风与保暖兼顾。
3. 各班级教师负责本班区域的日常通风工作,并做好记录。
- 每日填写《通风记录表》,由保健老师统一检查并存档。
三、消毒管理要求
1. 消毒时间安排:
- 每日放学后对教室、活动室、玩具、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 每周对公共区域(如走廊、卫生间、楼梯扶手等)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和消毒。
2. 消毒物品使用规范:
- 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酒精、含氯消毒片等。
- 消毒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比例配制,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效果。
3. 消毒操作流程:
- 先清理表面灰尘,再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 消毒后应保持一定时间作用,确保消毒效果。
- 消毒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四、责任分工
1. 园长负责整体制度的落实与监督。
2. 保健老师负责制定消毒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并指导教职工正确使用消毒用品。
3. 各班级教师负责本班区域的日常通风与清洁工作。
4. 后勤人员负责公共区域的定期清扫与消毒。
五、应急预案
如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出现大面积污染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消毒程序,按照卫生部门要求进行专项处理,并及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六、制度实施与监督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幼儿园保健室负责解释和修订。每学期末将组织一次制度执行情况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