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独不见》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唐代诗人李白的《独不见》是一首描写思妇情怀的五言律诗,虽篇幅不长,却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女子独守空闺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思念与无尽等待。
原诗
> 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失。
> 青槐高百尺,绿叶蔽朱户。
> 紫燕双飞去,黄鹂一鸣处。
> 谁家玉笛吹,声入高楼去。
诗歌翻译:
白昼为何如此短暂?人生百年,转瞬即逝。
青槐树高耸百尺,绿叶遮住了红色的门窗。
紫燕成双飞走,黄鹂在一处鸣叫。
是谁家的玉笛在吹奏?声音飘进了高楼之中。
阅读理解与答案:
1.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内心活动,抒发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2. “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叹,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3. “紫燕双飞去,黄鹂一鸣处”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两句通过对比“双飞”与“一鸣”,突出孤独之感,衬托出思妇的寂寞与惆怅,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
4. “谁家玉笛吹,声入高楼去”有什么象征意义?
玉笛之声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牵挂,它从远处传来,进入高楼,暗示了思妇内心的波动与对外界消息的渴望。
赏析:
李白的《独不见》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思念的情绪。诗中“青槐”、“紫燕”、“黄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中女子的孤独与期盼。
此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节奏明快却不失深情,展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婉约风格。整首诗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层次,是李白咏怀诗中的佳作之一。
结语:
《独不见》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思妇独坐高楼的画面,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与时间的深刻思考。无论是从艺术表现还是情感表达上,这首诗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