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原诗为: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
“菊残”指的是菊花已经凋谢、枯萎;“犹有”表示仍然存在;“傲霜枝”则是说菊花虽然凋零了,但它的枝条依然挺立,不畏风霜,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品格。
整句的意思是:菊花虽已凋谢,但枝干依旧傲然挺立,不惧寒霜。这句话通过描写菊花在寒冬中依然保持风骨,表达了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美。
二、全诗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刘景文的一首赠别诗,表面写景,实则寄托深情,借景抒情,寓意深远。
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指荷花已经凋谢,“擎雨盖”是形容荷叶如伞盖般撑起雨水。这一句描绘的是秋末夏初时节,荷叶凋零,水面空旷,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第二句:“菊残犹有傲霜枝”
如前所述,这句诗通过描写菊花虽残却依然挺立的形象,表达出一种在逆境中仍能坚守节操的精神。这是诗人对朋友的一种勉励和赞赏。
第三、四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认为,虽然秋天看似萧瑟,但其实是一年中最值得铭记的好时节——橙子黄了,橘子绿了,色彩斑斓,充满生机。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之美,也暗含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悟。
三、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荷、菊、橙、橘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象征手法:菊花象征坚贞,荷叶象征盛极而衰,橙黄橘绿则象征成熟与收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 情感真挚: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况味的体悟。
四、总结
《赠刘景文》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作,通过描写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珍惜。其中“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尤为经典,成为后世吟咏高洁人格的名句。
菊残犹有傲霜枝 的意思 全诗赏析
“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原诗如下: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一、“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含义
“菊残”意指菊花已经凋谢,失去了昔日的繁花似锦;“犹有”表示尽管如此,它依然存在;“傲霜枝”则是说菊花的枝条在寒冷中依然挺立,不屈服于风霜。
整句的意思是:即使菊花已经凋零,它的枝条仍然坚强地站立着,不被严寒所击倒。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人格的象征,体现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定意志的精神。
二、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于深秋时节,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与鼓励。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描绘的是夏日荷花盛开的景象已成过去,如今荷叶枯萎,池面空荡,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第二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则通过菊花虽残却依然挺立的形象,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这也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第三、四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指出,虽然秋季看似萧索,但却是最美的时节之一,橙黄橘绿,色彩斑斓,充满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暗示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
三、诗歌的艺术价值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 象征意味:菊花象征坚贞,荷叶象征盛极而衰,橙黄橘绿则象征成熟与希望,这些意象都富有深意。
- 语言凝练:全诗语言简练,节奏明快,意境深远,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四、结语
《赠刘景文》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的作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要像那“菊残犹有傲霜枝”一样,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同时,也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正如诗中所说:“一年好景君须记”。
这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已成为中国文化中坚韧不屈精神的象征,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