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会《会计》知识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中,会计科目的学习内容广泛且复杂,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企业财务报表中一项重要的金融工具分类。它不仅是会计处理的重点之一,也是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本文将围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确认条件、会计处理以及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进行详细解析。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这类资产通常包括股票、债券等权益工具和债务工具,但不包括那些以短期交易为目的的金融资产。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
企业在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1. 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股息、利息或资本利得,而不是为了短期内出售;
2. 该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或者虽然存在活跃市场,但企业不打算在近期出售;
3. 该金融资产不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会计处理方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初始确认
企业在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成本。例如,购买某公司股票支付的价款及手续费,均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2. 后续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中,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损益。只有在该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才将以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转入当期损益。
3. 减值处理
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损失也应一并转入当期损益。
四、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区别
| 项目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
| 计量方式 |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摊余成本计量 |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 目的 | 长期持有,获取股息或利息 | 持有至到期,获取固定收益 | 短期交易,获取价差收益 |
| 报表影响 | 不影响利润表,影响所有者权益 | 不影响利润表 | 影响利润表 |
五、常见考点与例题解析
在历年注会考试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往往是高频考点。例如:
> 例题:
> A公司于2017年1月1日购入B公司发行的股票10万股,每股价格为8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000元。假设该股票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为9元/股。请计算A公司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
解析:
初始成本 = 10万×8 + 5000 = 805,000元
期末公允价值 = 10万×9 = 900,000元
因此,账面价值为900,000元,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六、总结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会计考试中的重要内容,理解其定义、确认条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区别,对于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应结合教材与真题,加强练习,确保掌握这一知识点的核心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考生不仅能够在考试中灵活应对相关题目,也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相关会计处理方法,提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