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李后主绝命词《虞美人》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李后主绝命词《虞美人》,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05:40:15

李后主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传世名作,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之后所作的《虞美人》,历来被视为其生命的绝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词作之一。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他本非治国之才,却在艺术上天赋异禀,尤以词著称。他的词风从早期的婉约柔美,到后期的沉郁哀伤,反映了他从帝王到囚徒的命运巨变。而《虞美人》正是他生命最后阶段的作品,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

据传,这首词写于李煜被宋太宗软禁期间。他在囚居中,常常借词抒怀,表达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虞美人》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全词以问句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看似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叹,实则是对人生无常的追问。春花秋月,四季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李煜在此处并非单纯地咏物,而是借此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接下来,“往事知多少”一句,道出了他对昔日帝王生活的深切怀念。他曾是南唐的皇帝,享尽荣华富贵,如今却被囚于异乡,连自由都成了奢望。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他的词中充满了深深的哀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两句描绘了他在囚居中的生活场景:夜晚,微风拂面,月光洒满庭院,勾起了他对故国的无限思念。然而,越是美好的回忆,越让人痛彻心扉。他不敢回首,因为那意味着痛苦的回忆再次浮现。

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全词推向高潮。李煜用“一江春水”来比喻心中的愁绪,既形象又深远。春水东流,永不停息,正如他心中的忧愁,绵延不绝,无法排遣。

这首词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在于它承载了李煜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他是亡国之君,却以词闻名于世;他身陷囹圄,却在文字中找到了灵魂的寄托。《虞美人》不仅是他生命的绝唱,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吟诵此词,感慨万千。有人为他的才华惊叹,有人为他的遭遇惋惜。但无论如何,这首词早已超越了个人的悲欢,成为中华文化中一段永恒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