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蝜蝂传》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蝜蝂传》原文及翻译,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3 19:13:32

《蝜蝂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撰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一种名为“蝜蝂”的小虫,借物喻人,讽刺那些贪图名利、不知进退的世俗之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蝜蝂传》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而不息。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皆在背。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而不息。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皆在背。或过,人问之曰:“汝何苦而自苦也?”曰:“吾恐其坠也。”其人曰:“子无患,吾为汝除之。”遂解其负,而虫乃不能行。于是人曰:“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其知亦若此矣。”

二、《蝜蝂传》翻译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负的小虫。它在路上遇到东西,就会拿起来,昂着头背在背上。背上的东西越重,它虽然感到非常吃力,但仍然不停止。它的背部很粗糙,所背的东西堆积在一起,难以散开,全都压在背上。它在路上遇到东西,就又会拿起来,昂着头继续背着。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累得筋疲力尽也不停止。有一天,有人看到它,问它:“你为什么这样辛苦地自己背负呢?”它回答说:“我怕这些东西掉下来。”那人说:“你不用担心,我来帮你把它们去掉。”于是那人帮它卸下背上的东西,可是这只虫却再也无法前进了。于是人们感叹道:“唉!如今世上那些贪图财物的人,见到钱财就不顾一切地去获取,他们的智慧也就像这只蝜蝂一样啊。”

三、作品赏析与寓意

《蝜蝂传》以一只小虫的行为为切入点,揭示了人性中贪婪与盲目追求的弱点。作者借“蝜蝂”之口说出“吾恐其坠也”,实则是对现实中那些只知索取、不懂放弃、最终被物质压垮的人的讽刺。文章虽短,却意味深长,体现了柳宗元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这篇散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做人应懂得适可而止,不可一味追逐外物,否则终将自食其果。

四、结语

《蝜蝂传》作为一篇经典寓言,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反思。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最深刻的道理:人生不应被欲望所奴役,而应学会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