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名为《早雁》。诗中以“早雁”为题,借物抒怀,表达了对边塞战乱的忧虑和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描绘了秋天时节,敌人的弓箭已经拉开,大雁受到惊吓,在云天之外四处飞散,发出凄厉的哀鸣。这一句通过描写大雁的惊慌失措,暗示了边塞战事的紧张气氛。
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进一步刻画了大雁的孤独与无助。在明亮的月光下,大雁的身影孤单地掠过宫殿的仙掌;在昏暗的长门灯下,传来几声悲凉的雁鸣。这里通过环境的渲染,加深了大雁的孤独感,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则由雁及人,感慨胡人的骑兵依然在边境肆虐,而这些被惊扰的大雁是否还能随着春风返回故乡呢?这里既是对大雁命运的担忧,也是对边疆局势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则是对大雁的劝慰。虽然潇湘之地人烟稀少,但那里有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希望大雁不要嫌弃那里的荒凉,能够在那里安居下来。这不仅是对大雁的安慰,也是对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们的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在新的地方找到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早雁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状态,更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