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原文如下:
“雁过南楼也,正月满西楼,夜凉如水。梧桐叶落无人扫。又西风送雨,残灯晕照。孤眠滋味,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倚栏杆处,望断天涯路,暮云重叠。
愁绝。凭高念远,独上高楼,故人何在?烟波江上,愁损离人,几度斜阳外。断鸿声里,江南江北,相思无尽。想佳期、虚负幽怀,空对镜花容改。”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的“孤眠滋味”、“断鸿声里”等句,都深刻地刻画了孤独与惆怅的心境。而“凭高念远”、“相思无尽”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辛弃疾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雁”、“月”、“梧桐”、“西风”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画面感,也为表达情感提供了载体。尤其是“月满西楼”的描写,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总之,《瑞鹤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辛弃疾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辛弃疾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感情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