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经典篇章,选自《国风·周南》。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对婚姻美满和家庭幸福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注释、翻译以及赏析。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 夭夭:形容桃树茂盛、枝条柔美的样子。
- 灼灼:花朵鲜艳明亮的样子。
- 华:同“花”。
- 之子:这位女子。
- 于归:出嫁。
- 宜:适宜、合适。
- 蕡(fén):果实肥大饱满。
- 蓁蓁(zhēn):树叶繁茂的样子。
翻译:
桃花盛开多么艳丽,
那位姑娘即将出嫁,
她将使家庭和睦。
桃花盛开多么艳丽,
那果实也十分饱满,
那位姑娘即将出嫁,
她将使家庭和谐。
桃花盛开多么茂密,
那位姑娘即将出嫁,
她将使家庭兴旺。
赏析:
《桃夭》通过桃花的美丽来比喻新娘的娇艳动人,同时借桃树的果实和繁茂的叶子象征新娘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整首诗洋溢着喜悦和祝福之情,表达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诗经》的艺术魅力。
《桃夭》不仅是一首描写婚姻的诗篇,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