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满江红》词作,以其激昂慷慨的情感和豪迈壮阔的气势,广为传颂。尤其是他登临黄鹤楼时所作的这首《满江红》,更是将个人的家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感慨融为一体,成为千古绝唱。
原文欣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作背景
岳飞在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曾率军北伐,收复襄阳六郡。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议和派势力强大,使得岳飞的北伐大业屡遭掣肘,最终未能实现彻底收复中原的理想。这首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岳飞登临黄鹤楼,面对长江天险,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愤与豪情的词篇。
阅读理解
1. 首句“怒发冲冠”: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愤怒与不平,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2.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点明了靖康之变带来的屈辱,以及作为臣子的深深遗憾。这种情感贯穿全词,使整首词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岳飞誓死报国的决心,展现了他无畏的英雄气概。
全词赏析
这首词不仅抒发了岳飞个人的壮志豪情,更反映了整个南宋时期士人阶层对于恢复中原、光复故土的共同愿望。词中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未来胜利的美好憧憬,充分展示了岳飞作为一名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魅力。
结语
岳飞的《满江红》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家国情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岳飞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强大而不懈奋斗。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的内容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