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活板的原文及翻译

2025-05-12 04:03:25

问题描述:

活板的原文及翻译,求大佬给个思路,感激到哭!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2 04:03:25

在古代科技发展的长河中,印刷术是一项重要的发明。而北宋时期的毕昇所创制的活字印刷术,则是这一领域的里程碑式成就。下面,我们将通过《活板》这篇文章来深入了解这项伟大的技术。

原文如下: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翻译如下:

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百姓,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雕刻文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就是一个独立的字模,经过火烧使其坚固。首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涂一层混合物,比如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材料。想要印刷的时候,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然后在铁框里紧密地排列字模,直到填满整个铁框形成一块完整的版面,然后靠近火加热,使药物稍微融化,再用一块平整的木板压在表面,这样印出来的字就会平整如砥石一般。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书籍,这种方法并不算简便;但如果印刷几十几百上千本书籍的话,那就非常迅速了。通常情况下会制作两块铁板,一块用来印刷,另一块已经预先排好字模,当第一块印刷完毕后,第二块就已经准备好了,这样交替使用,片刻之间就能完成大量印刷任务。每一个字都有多个备用的字模,例如“之”、“也”这些常用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备用字模,以便在一整块版面内遇到重复使用的字时可以随时替换。当不需要这些字模时,可以用纸条标记它们,并按照韵部分别存放在木格子里。对于那些平时没有准备好的生僻字,可以即刻刻制,用草烧火快速加工,很快就能制成。之所以不用木头来制作字模,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之分,吸水后容易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而且还会与药物粘连在一起,难以取出;相比之下,用泥土烧制的字模,使用完后只需再次加热让药物融化,用手轻轻拂去即可,字模不会被污染,也不会损坏。

这篇《活板》详细描述了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操作流程及其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活字印刷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对文化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